信仰的传递(一)

家庭塑造孩子的人格与性情,使人们对天主的爱稳固。

信仰的传递(二)

天主将子女交托给父母亲,是为叫他们幸福,因为每个孩子都说明了天主对父母亲怀抱信心。信德是父母亲传给子女最宝贵的礼物。信德赋予生命最终的意义,可以说这是唯一重要的事了。这就是为什么和其他的团体比起来,家庭是最能将信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。但天主不会只给人使命而不给予其他需要的帮助。

个人的见证

在天主教信仰下抚养小孩不仅需要教导教理,更需要传递生命的道路。天主的话本身具有效力,但天主想以人的见证做为媒介去传播圣言。当福音被实实在 的活出来,人对福音的内容就更确信了。这点对小孩子而言更为真切,就算父母加以解释,他们也很难分清楚实际的内容和谁是说话的人。所以,对他们而言,看见自己的父母祈祷有着特别的意义和蕴含其中的价值。

因此,父母有这样的先天条件,能将信德分享给孩子们。而比文字更重要的是天主希望父母保持虔诚的信仰生活。自然而然为孩子们立下榜样,他们个人的见证在任何时候都是举足轻重的。所以,「让别人看见你祈祷,这是我从父母那学来的,我牢记在心里。当你们的孩子到了我这年纪的时候,他们将深深怀念父母亲身体力行的榜样,让孩子们了解需要知道的教理,而不是对他们喋喋不休。」[1]

其实孩子们需要看到的是父母从告解圣事中,得到力量而感到快乐,如此更能坚定的持守他们的心。孩子们的觉察力绝对不能轻忽。他们非常了解自己 的父母,不管成功失败,消极地或积极地都会影响孩子们的发展。

本笃十六世经常强调,让机构和人事上产生巨大的转变,通常来自于圣人的芳表,而非知识分子及权力。 「多变无常的历史轨迹中,圣人一直是扮演着真正的改革家,当人们身陷黑暗的幽谷时,虽然他们冒着危险但在一定的时候总会带来光明。」[2]

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家庭中。重点是父母要努力修得个人圣德的品格,崇高的品格将引导出信德的能力,好使父母找到最好的教育方式传递信仰,更有效率的将需要的陶成灌输给孩子。 「在家庭的温情之中,虔诚生活的教导同时是本性的和超性的,就以往的经验在基督信仰的环境中,这样的教导对孩子有正面的影响。孩子们学会把天主摆在他们情感中的第一位,也是最重要的一位。他们会发现天主像他们的父亲,玛利亚有如自己的母亲,孩子们还会像他们自己的父母一样去祈祷。如此一来,父母亲的责任义务就显明出来了,这不仅是教导而已,而是要过一个完全符合基督的祈祷生活,使他们能和孩子分享对天主的爱。」[3]

信任和友谊的环境

我们看到时下年轻人特别是十几岁的青少年,在面对考验的时候动摇了信德。在无信仰环境下的压力下;被朋友嘲 取其宗教信仰;传播无神论的观念及诋毁天主重要性的教导,都是造成信德动摇的原因。但这些种种因素只有在他们无法敞开心胸向正确的人求教 时,这危机才显得严重。

最重要的是父母愿意花时间在孩子身上,让彼此之间培养出信任的情谊。 「就算是那些看来倔强冷漠的孩子们也是需要亲子间的亲密感情。父母绝不可不信任孩子,应该在友谊的氛围中把孩子带大,给予他们自由并考量自身责任能力,进而学会如何运用自由。有时,父母亲也要扮演被欺骗的角色,因为滥用父母对自己全心的信任,反而会让孩子们感到羞愧,最后他们会导正自己。相反的,如果孩子没有自由,感受不到被信任,他们会一直有欺骗父母的倾向。」[4]这种良好的关系不是等到孩子们进入青少年时期才开始,对年纪小的孩子来说已是很有帮助。

沟通是和孩子建立友谊最佳的方式。当两人存在彼此信任的关系,就等于建立了一座桥梁,使他们能敞开心胸,谈论所有烦恼和挂心的事,这是了解彼此的良方。虽说有些年龄层的孩子的确是比较难建立这种亲密的关系,但父母亲仍应努力「成为孩子的朋友,能使孩子愿意分享他们的焦虑,找到倾诉的对象,还能给予温暖而有力的支持。」[5]

友谊的环境使孩子们能愉悦的听人讲论天主。这需要父母花时间和孩子们相处,而且所花的时间必须是有「品质」的。孩子会想知道父母亲是真的对他们的事感到兴趣,并且愿意为了他们先放下自己的事情。所以当儿女因着烦恼想找父母谈话的时候,父母亲应该关掉他们的电脑或电视,或明白地表示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。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相处,让家人有机会在休闲活动中彼此交流,父母亲也要有调整工作时数的准备。

自由的奥秘

当人拥有完全的自由,就不会只做对自己有益的事,或只做原本打算做的事。有时我们尽全力去做,但结果却不是我们所预期的。与其责怪自己或埋怨他人,还不如从中学习并累积经验,甚至还可帮助别人面对相同的问题。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,看事情的角度也不同,评断的方法更是不尽相同。每个家庭的孩子也是这样,就算是生活环境相同也会有出现不同的喜好和敏感度。

而个性上的差异只会让教育的深度更深更多元。一方面,使教育从个人情感出发,不流于刻板印象。另一方面,孩子们的多元化个性和特质使教育型态更活泼生动。所以,即便信德的探索之路牵涉到人与天主情感的交流,也是人类内心最深最核心的探寻。如果我们把每个不同性格的孩子放在我们个人的祈祷中仔细默想,天主会光照我们,并且给予我们实际行动所需要的指引。

传递信德不是一种策略或方案,而是实质地帮每一个人探索天主给他的计画。我们只想使人去了解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。我们无法改变任何人,除非他想改变自己,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了。

一些其他的看法

在这提出一些对信德的传递十分重要的观点。首先不外乎是在家庭中度虔敬的生活,在祈祷和圣事之中亲近天主。当父母把他们与天主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,使天主临在家庭里,同时也会自然尊重孩子的自主性。用餐时感谢天主;一起颂念晨祷和晚祷;告诉他们可以求助自己的护守天使;对圣母表达敬爱,这些都能培育虔敬的美德,甚至能陪伴孩子一生。

另外教理的教导也非常重要。随着孩子逐渐成长,在世俗理性思考压力下,使得他们对教理的忠实性变得脆弱,所以孩子们更需要有深度且务实的信证学知识。但必需考量在不同年龄的孩子身上所产生的不同问题;年长的孩子已具有主动思考的能力,对于可提出问题的时事和书本评论的学习是很好的学习教材。但对较小的小孩来说,堂区或学校的要理问答则是绝佳的教导方式,同时也让父母跟着复习,或是让父母用有趣的方式教导他们遗忘的部分。父母亲尊重并关心教会的教导有助孩子了解学习耶稣教理的重要。

如果只有虔敬的心和完整的教理教导,而没有伴随稳固的美德,孩子的想法和认知虽会反映在他们的生活中,但却不是以信德所体会的理性。所以帮助孩子在美善的德行上扎根是非常重要的。自律、勤奋、慷慨和节制是陶冶美德的重点。这些价值观的内化使人不只追求生理的满足,思绪也变得清晰,较能捕捉到思想的精随。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如果只是一味满足他们的需求,而不重视纪律,也将无法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。

虽然说因为疼爱孩子而不断满足孩子的要求,但更好说是直接满足孩子的要求比教育孩子、控制欲望、教导他们顺服而有耐心轻省的多。人的欲望在消费主义下是无穷尽的,受到这样以自我中心的生活模式影响,使人善变任性,为了满足欲望伴随而来的是德行上的缺失,和对他人的冷漠。在所有欲望都被满足的世界里,心灵生活却是被压抑,献身和承诺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事。

最后,我们还要考虑到现在的环境充满诱惑。很多在虔敬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,必须准备好去面对使人脱离信德的环境。所以,父母要格外慎重的帮助孩子寻找能让信德和美德滋长的地方受教育。父母亲所扮演的角色就像在园圃里的园丁一样。我们无法使植物生长,但我们可以浇灌施肥,营造最适合的环境。

圣施礼华曾经给一个的父母亲组成的团体建议:「别隐藏你们的虔敬和正直的行为。孩子会跟你们学习,他们将是你们年老时的喜乐和荣冠。 」[6]

-------------------

[1]圣施礼华聚会谈话,马德里,1972年10月28日< br> [2]教宗本笃十六世世界年日彻夜祈祷讲道,科隆,2005年8月20日

[3] 《与施礼华蒙席会谈》,103

[4]同上,100

[5]圣施礼华《基督刚经过》27

[6]圣施礼华聚会谈话,Pozoalbero, Jerez de la Frontera, 1972年11月12日

A. Aguil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