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信仰传承下去 (二)

有关在家庭中传递信仰的文章的第二部分

把信仰传承下去 (一)

当我们尽力在信仰中将孩子扶养长大时,「我们不能将教义的种子与虔诚的种子区分开来。」[1]知识必须有德行伴随,智慧也必须有感情伴随。特别在这方面,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保持警醒,以确保孩子的心灵有和谐的成长。单在几项虔诚的活动上面包裹一层薄薄的教义是不足够的,对教义有认识,但却不能坚信要给天主应有的崇拜、花时间做祈祷、完全地活出信仰的要求和做使徒工作,也是不够的。教义必须能产生具体的,在每天生活中实践出来的定志,真正地承诺去爱主爱人。

信仰教育的一个关键,是父母的典範。父母要跟孩子一起祈祷(例如晨祷、晚祷及饭前饭後经),并在家庭生活中适当地重视信仰 (例如在假日望弥撒、审慎地选择去度假的地方),以自然的方式去教导孩子如何将他们对耶稣的爱传播给他人。这样,父母将「穿透小孩心中的最深处,并留下日後难以抹灭的印记。」[2]

父母需要花时间在孩子身上。「时间就是生命,」[3]让基督的生命临在於他们灵魂之中,是父母可以给孩子最好的礼物。这可以包括跟他们一起散步,出外郊遊,跟他们聊聊他们的一些小忧虑或矛盾。为了努力传递信仰给他们,关键是要跟他们在一起,并为他们祈祷;如果犯了错,就要请他们原谅。而孩子得到父母原谅的经历也是很重要的,这可以让他们更加确信,父母对他们的爱是无条件的。

职业:父母

教宗本笃十六世提醒我们「孩子从年幼时就需要天主;他们有能力感受到天主的伟大,体会到祈祷和礼仪的价值,并能感受到善与恶的差异。愿你们成为好的嚮导,在信仰中、在对天主的认知中、在与祂的友谊中、和在知道如何辨别善恶中,陪伴著他们。从他们最幼小的时候,就开始在信仰中陪伴著他们吧。」[4]

帮助孩子去达到信仰与行为的合一是有挑战性的,不能只用即兴的方式去处理,而是需要事先的审慎规划,一种「专业的心态」。救恩的讯息影响到全人,需要根植於接收它的人的脑袋与内心之中。接收它的人是我们所挚爱的人,而且关乎的是孩子与天主的友谊,因此需要我们去尽最大的努力。天主依靠我们的努力,去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得到祂的教导,让他们可以获得祂所赐予的恩宠,并让祂在他们的灵魂中居住。因此,我们把救恩传给他们的方式,不是外加的或次要的,而是最核心的。

要成为一个好医生,单单在诊所里坐著等待病人出现是不够的。好的医生必须学习、阅读、思考、问问题、做研究和参加研讨会。父母教养孩子也应如此:父母需要花时间去改进他们的教育子女的工作。在家庭生活中,我们需要理论和实用的知识,最重要的,是把这一切付诸行动的意志。这或许不简单,但我们不能以其他的责任作为藉口来自欺欺人:我们每天都要找出几分钟,在假期时找出几小时的时间,来提升我们教养子女的技巧。

这方面的资源并不缺乏,不少方向正确的书籍、录影带及网站,都很容易地提供许多有关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的好建议。家庭的定向课程特别有帮助,因为它提供的不止是知识或技巧,还包括许多有关养育儿女及改善个人、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真实经历。清楚认知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特色,和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所身处的环境,是非常有帮助的。归根究底,就是如何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孩子,好让父母能更缜密和更负责任地教养孩子。

展现信仰的美善

帮助孩子将信仰深植於心中,需要向他们展现如何活出信仰的美善。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当然需要给孩子设定目标,但是他们同时也需要向孩子展现德行和真正的基督徒生活的美善。他们需要帮孩子去开拓视野,而不只是定立规矩和禁制。否则我们会给他们一个错误的印象,就是信仰只是一连串艰难且冰冷的严规,是一种阻碍而非助力,或是一张罪与责的清单。这样,孩子很容易只看到「道路上崎岖不平的部分,而未能将耶稣的承诺:『我的轭是甜美的』放在心上」。[5]相反,我们要让他们瞭解,天主的诫命,带给我们力量,去达到更圆满的个人发展。诫命不是负面的禁制,而是强化我们在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係里的生命、信任与平安的确实方法。我们是要仿效耶稣,遵守真福八端的训勉。

所以,经常把做一些不愿做的事,或履行一些繁重的职责,跟超性的动机连结在一起是不对的。例如叫孩子喝完一碗汤,以作为给天主的一个奉献,这样做不一定有帮助。依照他们的年龄和虔敬的程度,或许这是适当的方式,但我们也应该尝试提供其他的理由。天主不能被视为善变的行为的「敌人」,倒是我们要帮孩子克服他们的怪念头,以便他们能过快乐的生活,不执著於物质,并能爱主爱人。

当一个基督化家庭的成员在爱的基础上和谐相处,以笑容待人接物,忘记自己小小的需要而去关心别人,就是传送对基督的信和爱的最有效方法。「他们需要忘记那微不足道的,但却被自私所无限地放大的小衝突,也要把爱德放进家庭生活所需的小小服务当中。」[6]

以忘记自我作为生活的指引,是非常吸引年轻人的一种理想。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有时候并不相信这一点,或许是因为在这一方面,我们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。秘诀在於将陶成的目标跟要达到这些目标的理由相连结,让孩子瞭解到,并乐於去为了帮助朋友,或做一个有用或有勇气的人…。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所关心的事情。当我们给他解释为何要保持贞洁、中庸之道、勤奋、轻看世物、谨慎上网、慎用时间於电玩上时,我们可以用这些事情作为基础。

这样,孩子会感受到基督的讯息所自有的美丽和理性。孩子会发现,天主不只是家长在家里要他们做某些工作的「工具」,而是他们在天上的父亲,祂疯狂地爱著他们,而他们也要爱和钦崇的。祂是宇宙的主宰,连我们的存在也有赖祂,祂是良善的主人、我们的良师益友,祂不会让我们失望,而我们也不该让祂失望。

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道路

最重要的是,培养小孩的信仰,意味著教导他们怎样将一生成为敬拜天主的一项工作。正如梵二所教导的:「如果没有造物主,受造物就会消失。」[7]我们在敬拜和钦崇中会找到个人成熟的真正基础:「如果人拒绝敬拜天主,他们只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敬拜自己,正如人类的历史所呈现的:权力、欢愉、财富、科学、美貌。」[8]培养孩子虔敬的态度,需要让他们跟耶稣面对面,甚至在年幼就开始,帮助他们跟耶稣作个人的交说。和孩子一起祈祷,其实只是告诉他们关於耶稣和祂的同伴们的事,或是利用一些日常的事物去引导他们把自己置身於福音的场景中。

培养孩子们虔敬之心,就是要帮助他们心内常常想著耶稣,跟祂谈论每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好事或坏事,也就是说教导他们如何倾听良知的声音,透过这声音,天主会显示祂的意志,他们要把它付诸行动。当孩子们看到父母如何和天主谈话,并且努力让天主临在於他们每日的生活中,孩子们就会潜移默化地学到这些习惯。事实上,信仰并不是一连串的责任,不是一本必须牢记的要理问答,而是我们全心全意相信的,我们信赖的耶稣。如果我们要让孩子们相信,改变了全人类的,让人类变得更高贵的,是耶稣的一生,孩子们应该看到,我们自己的生命也被耶稣改变了。作为一个良好的信仰传播人,我们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显现出与耶稣的紧密关係。[9]作为一个良好的父母,最重要的是去作为一个良善的,为成圣而努力的人。孩子们很快会看到这点,会钦佩父母的努力,并且会尝试去模仿他们。

良好的父母,想要他们的孩子出人头地,并且在生活的每一层面:工作、文化、情绪等等都能快乐。所以很自然地,父母不会要求孩子在信仰上满足於平庸。天主在每一个人身上的计画是伟大且神圣的。我们能给他人,特别是自己的孩子最伟大的服务,就是给予他所需要的协助,去找出天主要他做什麽,和去充分地回应身为基督徒的召叫。这不是一件次要的,可以让我们多一点快乐的事,而是影嚮著个人整体的生命的事。

寻找个人成圣的召叫的具体方法,就像寻找一块白色的石头,上面刻著没有人知道的,只有收到的人才知道的新名字。[10]也就是寻找个人的,让个人的存在变得有意义的真理。每一个人的,和许多其他人的快乐,都有赖於他能否慷慨地回应天主对他的要求。

孩子的圣召,和父母亲的圣召

信仰本质上是人自由的决择,不能强加诸人,就是间接地,用「无可抗拒」的辩证也不能。信仰是一份建基於天主奇妙的恩宠,和个人自由的回应的礼物。因此,基督化的父母需要勤奋地为自己的孩子祈祷,好使他们在孩子的灵魂所播下的信仰种子可以长大和结出果实。圣神经常会运用这些神圣的愿望,在基督化的家庭里培育出各种不同的圣召,造福整个圣教会。

孩子的圣召,可能会要父母放弃他们早已準备好的,紧密地藏於心底的计画。「一个小孩出生後不久,妈妈就开始想著如何帮他找个好对象,他们该怎麽做这做那。爸爸就想著怎样安排儿子的专职或事业。他俩都会各自编写著自己的『小说』,一本令人陶醉的浪漫小说。接著,孩子长大了,很聪明又良善,因为他的父母也很良善,孩子却告诉父母:『我对你们编写的那本小说并没有兴趣。』」[11]

孩子的圣召,是身为父母的奇妙圣召的一部分。我们甚至可以说,一个孩子的圣召是有两个层次的:一个是孩子奉献自己给天主,另一个则是父母把孩子奉献给天主。有时,父母的功劳,比孩子的功劳还大,因为天主要求了他们把自己的挚爱奉献出来,而他们甘之如饴地这样做了。

因此,孩子的圣召成了「神圣的骄傲的理由」[12],引领著父母用祈祷和爱心去帮助他们。正如真福若望保禄二世强调的:「你们要确保对家庭中的圣召抱持开放态度。要祈求天主施恩,召叫一个、多个自己家庭内的成员去服事祂,作为衪特别的爱的记号。你们要以喜乐与热切之情去活出信仰,以鼓励圣召的出现。当一个儿子或女儿、兄弟或姊妹决定在一条特别的道路上追随基督时,你们要慷慨,帮助他们的圣召扎根并成长茁壮。全心全意支持他们在自由意识下所做的决定。」[13]

将自己奉献给天主的这个决定,是自然而然地出於基督化培育的温床,而且可以被视为它的高峰。透过父母爱心的浇灌,家庭成为一个真正的,圣神在它内赐下祂的神恩的地上的教会[14]。这样,父母的教育角色便超越家庭的範畴,在以前抗拒基督的环境中,成为一个神圣生活的泉源。

A. Aguiló

註:

[1]炼炉,第918条

[2]教宗若望保禄二世, 1981年11月22 日宗座劝谕Familiaris Consortio,第60条

[3]犁痕,第963条

[4]教宗本笃十六世,2011年6月13日罗马教区会议致词

[5]犁痕,第198条

[6]基督刚经过,第23条

[7]梵帝岗第二届大公会议牧职宪章Gaudium et Spes,第36条

[8]蔡浩伟主教,2011年6月1日牧灵信函

[9]圣多玛斯,S. Th II-II, q. 11, a.1

[10]默2:17

[11]圣施礼华,1972年9月4日家庭聚会摘要

[12]炼炉,第17条

[13]若望保禄二世,1981年2月25日讲道

[14]参阅梵帝岗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义宪章Lumen Gentium,第11条。